关于教材建设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一、加强老年大学教材建设和管理是规范办学,提高老年大学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关键。为稳妥地、有计划地、规范地加强学校的教材建设和管理水平,十分有必要制订以下规定。
二、为强化教材的建设和教材管理的责任,特规定教材建设工作由学校负责,教材管理工作由学校教务处负责。教材管理内容涉及:课程设置、教材信息库、教材库的建立、外来教材的选择、样品的采购、教学用书的购买、发放、费用的管理。教材建设工作还涉及学校教师自编讲义、自编通用教材,编写和印刷的管理、剩余积压教材的管理和处理等有关规定。
三、关于教材建设编著工作
1、教材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管理的工作。因此必须在学校校长或副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必须组织有教务处参加的教材编辑委员会,教务处、办公室是负责具体工作的职能部门,各系根据本系学科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在教研室(或组)讨论,教师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向教务处提出编写教材(或讲义)的申请。或者由学校根据教学及师资水平的具体情况指名请教师编写教材(或)讲义。
2、教务处对各系提出的编写教材(含讲义)申请应及时进行初审。
①自编自印教材(或讲义)的前提,应是该课程尽管历时不长,但比较稳定,且没有现成的出版教材或可借鉴的教材(讲义等材料)。或有可使用的教材或讲义,但又不是完全适合老年教育,需要适当补充,或具有创新内容,初步形成老年教育特色,适用于本系的课程体系,且具一定的潜在价值的成熟讲义,方可申请自编自印教材。申请由系室初审,教务处认真审议后,交分管校长审阅,校长办公会批准,由系主任具体负责实施,由任课教师负责编写、校核(文责自负)。学校原则上不拨给经费,由系室或教务处自负盈亏处理按成本价售给学员。
②正式出版的(有刊号)的教材编写申请,须报经学校教材建设工作小组批准后再由系组织教师实施编号。原则上出版教材的编写,要求专业课程相对不变,课程受益面总计应在800名次学员以上,即至少经过2轮(一轮学期为三年)授课实践的检验(或五年以上的教学实践检验),且有一名热爱老年教育,长期从事该课程教学,具有一定学术资质的教师负责编写。在学校规模有限的前提下,在教材编写量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不提倡教学团队参与编写,实行文责(编者)个人负责制。
3、教材(或讲义)编写(学校有专用的申请表格),有关规定:
①申请中要说明编写教材(或讲义)的目的和理由。
②在申请表中要列出编写大纲(包括指导思想、教学理念、编写原则、各章节内容细目等)。
③经学校同意后,初稿(校核后)存在U盘中,交学校教务处处理。打印费和印刷费由学校报销。
④教材、讲义的编写校核等工作均由作者本人负责。印刷后的成书均标明“景德镇老年大学编写教材”等字样。
⑤教材初稿经主编组织核校后,送专家主审,经编审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后付印。
⑥学校组织编印教材的版权属编写教师(教材上须说明编著者姓名、生平,并刊登作者照片),使用权归属学校。学校其他同课程教师可用作同类课程教材。未经编著者和学校共同同意,不得在校外单位使用。
⑦经费处理。凡经学校同意的教材或讲义初稿成稿的打印费,由学校报销。凡经学校同意的无刊号教材的印刷装订费由学校报销。凡经学校同意的有刊号,正式出版(可上架发行)的教材的刊号费、出版费用和印刷费、校内出售等费用由编著作者和学校商量处理。
凡经学校同意的教材或讲义的编写稿酬,由学校参考外校的做法,研究决定。编写教学大纲的劳务费由学校开会研究决定。
四、关于教材(自编教材和外购教材)的管理工作
1、所有教材的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教务处应建立“教材信息库”、和“教材库”。应有专人、专账、专门的教材仓库和教材进出、领取、存放手续。“教材库”要做好教材的防水、防火、防鼠虫、防霉变工作。
2、教务处每学期要组织一次清仓查库工作。学校每年应由分管校长组织人员对教务处的教材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教材库要确保做到书清、款清、帐目清、帐目相符、帐物相符。
3、“教材库”原则上实行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模式。学校只报销教师用书和教材库采购的样品书,报销上述“经费管理”中涉及的部分经费,报销公用书和积压处理书的费用。
在教师自编教材工作中,经费处理办法和程序如下:
由教务处“教材库”负责人打借条向学校预借教材印刷费,记录在学校往来帐目上。教材售给学生时,以比成本价高10%的价钱售卖给学员(因在编书过程中还有初稿打印费、馈赠作者的书本成本费等)。所售书费逐年还清学校借款。
剩余书籍卖不掉,全部上交学校图书馆作资料保存,余款由学校开会研究冲销。
4、新学年度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均应于每年五月底向全校和社会公布。教师选用教材应于每年六月底敲定。学员所用教材原则上须于开学后第四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