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景德镇老年大学:银龄映初心 让“窑火红”照亮志愿服务路
2025年以来,景德镇老年大学积极响应志愿服务号召,以传承“窑火红”志愿服务精神为核心,立足老年学员“老有所为”的价值需求,依托银龄志愿者服务团、书画院等社团,围绕“传统节日关怀”“节假日文旅保障”“地方文化传承”三大主线,常态化开展多元化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先后走进医养院、敬老院、社区及校园周边区域,用实际行动为城市文明建设与民生服务注入“银龄力量”。
(一)节日主题志愿服务,传递银龄温情
学校紧扣春节、五一、端午等传统与法定节日节点,组织志愿者开展针对性敬老爱老服务,通过“物质帮扶+精神慰藉”双轨模式,改善孤寡老人晚年生活体验,让“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融入节日温情。
1.春节敬老暖人心。2025年春节期间,银龄志愿者服务团分赴枫树山医养院、浮梁社会福利中心、竟成镇敬老院等机构,为老人们送上拜年食品,与老人亲切交谈倾听心声,并带来歌舞表演,用“物质+精神”双重关怀,让老人在冬日感受家的温暖。
2.“五一”关爱显担当。“五一”劳动节前夕,志愿者团队以“迎五一 用爱点亮时光”为主题,再次走进多家养老机构。一方面发挥特长,呈现歌伴舞《我的祝福你听到了吗》、诗朗诵《母亲颂》、太极表演等文艺节目;另一方面提供贴心便民服务,在枫树山医养院为老人理发、赠送棉袜,同时联动陶瓷大学青年志愿者开展“老少同乐”互动,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二)“窑火红”老党员志愿服务,助力文旅服务
“五一”假期景德镇迎来旅游高峰之际,学校组织20余名退休老干部组成“窑火红”老党员志愿服务队,主动承担文旅保障任务,以“贴心服务+便民举措”提升游客体验,彰显瓷都“银发力量”的责任担当。
1.缓解停车难题。学校主动开放校内停车场,校领导带头轮班值守,引导车辆有序停放,有效减轻周边交通压力,为游客提供顺畅出行保障。
2.化身“银发导游”。依托对景德镇的深厚了解,志愿者为游客提供精准旅游咨询,详细介绍古窑民俗博览区、陶溪川文创街区等热门景点,推荐本地特色美食,成为游客身边的“活地图”。
3.设立爱心服务站。针对假期高温天气,在校门口设置服务站,配备矿泉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物资及应急充电设备,优先为老年游客、带儿童家庭提供帮助,让游客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三)文化传承志愿服务,赋能地方发展
学校结合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与申遗工作需求,开展文化普及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增强市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为景德镇申遗与文化建设注入“银发动能”。
1.申遗知识进社区。与五龙山社区联合开展“申遗知识进社区”主题活动。学校党员干部与社区工作人员化身“申遗宣讲员”,结合历史资料与案例,讲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遗核心内容、申遗意义及市民参与方式,让晦涩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激发居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情。
2.艺术展传递正能量。学校参与承办以“瓷韵忆峥嵘,银发颂荣光”为主题的第二届敬老爱老艺术展,组织老年学员创作陶瓷作品10幅、书画作品130幅、摄影作品20幅。作品融合抗战历史记忆与瓷都文脉,既有描绘抗战场景的陶瓷画、书写抗战诗词的书法,也有定格古窑址的摄影作品,通过艺术形式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弘扬敬老爱老美德,展览持续至9月15日,吸引众多市民参观。
据统计,2025年,累计参与志愿服务的学员超500人次,服务覆盖孤寡老人、游客、社区居民等,形成“节日有温情、服务有实效、文化有传承”的“窑火红”志愿服务格局,获得服务对象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吸纳有特长的老年学员加入志愿者团队,同步开展服务技能专项培训,持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性,让“窑火红”精神持续闪耀,为景德镇城市发展贡献更多银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