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景德镇老年大学:党建引领聚银发力量 赋能老年教育新发展
景德镇老年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耕老年教育38载,将党建工作作为贯穿老年教育全链条的“红色引擎”,构建起“组织建设立体化、思想引领精准化、作用发挥常态化”的党建工作体系。作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学校以“党建红”引领“银龄志”,让老党员在政治铸魂中永葆本色,在文化养老中焕发活力,在服务社会中彰显担当,探索出一条具有瓷都特色的老年教育党建新路径。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筑牢党建引领根基
1.织密组织网络,让银发力量"聚"起来
学校党支部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以系为单元成立9个临时党组织,构建“校党支部—系临时党组织—班级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将1600余名老党员纳入规范化管理,同时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退休老干部担任临时党组织书记,形成“党建跟着学员走、组织围着需求建”的生动局面。实行“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实现“离校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组织覆盖。
2.打造“三维课堂”,让理论学习“活”起来
学校深刻把握政治立校的工作方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市委老干部局的领导下,依托全市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党建培训班重点建设“高岭松”讲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课前十分钟”思政微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目标开展红色研学,做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重大战略部署及时跟进,中央和上级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迅速传达。近三年来,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学习讲座近30次,组织党建培训班学员红色研学5次,参加思政课学习的学员达3万余人次,切实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老年群体中落地生根。
(二)搭建多元展示平台,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1.创新“党建+文化”载体,让思政教育“潮”起来
学校将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围绕重大节庆日策划系列主题活动。举办“庆七一 颂党恩 师生书画作品展”展出陶瓷书画作品百余件;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红色诗文专题诵读会”,创新演绎经典;组织“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精心推动乡村建设全方位振兴”送戏下乡文艺汇演,通过“艺术化表达、情景化呈现、互动化参与”,让党的创新理论以“沾泥土、带露珠”的方式浸润群众心田。
2.积极开展“五进”活动,让银发智慧“沉”下去
学校依托艺术院、社团、系和班级,积极组织文化宣传队伍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进农村。健身球、太极拳班级骨干带领社区老年人强身健体;戏曲班学员走进中小学校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画院在春节期间走进企业为市民赠写春联;艺术团进部队开展慰问演出,民乐团“送戏下乡”宣传党的政策。近三年来,学校多形式开展“五进”活动50余次,参加活动的学员达2000余人次,为基层文化增添了活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学校服务社会、传播文化的生动实践和标杆范例。
3.服务中心大局,让党建成果“实”起来
一是积极助力景德镇申遗工作。学校邀请专家开展申遗知识普及讲座,组织师生参加全市“迎新年、助申遗、心系银龄”艺术展,并先后安排2名工作人员和10名非遗传承人参加申遗相关利益者培训,全校上下营造出人人关心申遗、支持申遗、积极参与申遗的浓厚氛围。
二是助力陶博城发展。为助力陶博城发展,激活陶瓷市场活力,学校组织举办了“全市老年大学助力陶博城文化艺术周”,通过5天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
三是助力展现景德镇风貌。为更好宣传景德镇千年瓷都魅力与发展成果,学校举办了“‘我的景德镇’抖音短视频大赛”,比赛吸引数千师生踊跃参与,成功以新媒体传播力擦亮瓷都文化名片。
四是助推城市发展。为助力文明城市建设,赋能陶瓷文旅产业发展,学校组织老干部参加“窑火红”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以银发力量激活城市文明新动能,擦亮文旅服务新名片。此外。学校银龄志愿者服务团与8个社区、12家养老机构结对,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00余次,服务时长近万小时,荣获"江西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高质量党建引领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2025年,学校凭借突出的党建成效与社会贡献,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多年来,学校还先后荣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示范老年大学”“首届全国敬老文明号”等3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用亮眼的成绩向全社会展现了老年人步履铿锵、勇毅前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而团结奋斗的银发力量和银发担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景德镇老年大学将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擦亮“银发心向党·余热映瓷都”党建品牌,让老党员在老有所学中坚定信仰,在老有所为中践行初心,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贡献银发力量。